用机械构筑和谐翟书豪访谈
1翟书豪和弦70cm×40cm×40cm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雕塑获奖提名作品
《当代美术家》(以下简称“当”):全国美术作品展呈现着中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曾诞生了许多载入史册的重要美术作品。随着时代发展,艺术评价的体系越来越多元化。作为刚刚毕业的年轻艺术家,你对全国美展的特殊性是如何理解的?在艺术市场愈发成熟,艺术评价体系愈发多元的今天,你认为全国美展的意义是什么?
翟书豪(以下简称“翟”):全国美术作品展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参与进来,引导潮流,奠定大基调,输出社会主义价值观。
当:你在介绍作品时说,《和弦》是有机的、和谐的,是将自然界“很和谐很美好”的形态变化归纳整理,提炼出一串和谐的数列,再用机械雕塑呈现出来。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创作《和弦》系列的?怎么想到将机械、数学与雕塑结合在一起?
翟:《和弦》是从2018年9月开始制作的。
我是一名机械爱好者,大学期间利用在工科学校就学的机会,学习了一点相关知识。我对“高效的机器”有着十足的兴趣,这里的机器泛指很多事物:一台转化效率很高的发动机,一座规划得很好的城市,一座布局合理的工厂,一架气动性能极好的飞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我认为它们有着天然的美感,而且这种美感很直观,不需要背景。
我好奇它们为什么会这样,也尝试去解释。可以肯定的是,高效的生物更有生存优势,所以很多高效的生物都活了下去。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高效生物的世界,周围的一切都是转化效率很高的生物(几乎人类发明的所有机器的转化效率都没有任何一种生物高),然后个体与环境相互选择,最后我们被迫将高效定义为美和自然。
很显然,自然经过很多年的进化与选择,它是非常高效、美丽、和谐的,这其中有很多共性,有很多不约而同的有趣的、神奇的比例与排列规律,比如众所周知的佩波纳契数列、黄金分割比、分形等。
将这些有趣、神奇的数列运用到创作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了,在建筑与工业设计还有影视传媒等领域现已被广泛应用,我相信如果能很好地运用到雕塑创作中,一定会很有意思。当然这种方式在雕塑领域的运用也是存在的,不过相对传统方式而言还是少数。我以此为兴趣点做了一些尝试,结果如大家所看到的这3件作品。虽然作品完成了,但由于技术、知识、工艺、体量,还有时间、资金等的限制,并没能很好地展示这种方式的可能性。
当:对于你来说,创作的难点是作品形式的确定,还是机械部分的设计、制作?
翟:我有着强大的兴趣作为支持,技术、设计还有工艺本该是很让人头疼的问题,但在我这里都成了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的难点在于“想法与现实如何很好地妥协”。如果只兼顾想法,作品一定会很难实现,并且就算花了大价钱真的实现了,也会显得很臃肿(这点很关键)。如果只是为了让作品落地而对想法进行过多的妥协,作品又会显得单调。
我认为好的作品通常是这两者的完美契合,我在努力尝试这样做。
当:全国美展是中国美术创作的最高展示平台,也是持续举办时间最长的国家级文化艺术活动之一,已成为各美术门类佳作汇聚的平台和创作的风向标。在历届全国美展中,民族历史与社会现实,往往是创作的聚焦点与表现母题。主题性创作与《和弦》作品本身的关联并不大,以这样的作品参与全国美展,最初你抱着怎样的心态和期待?
翟:我创作的初衷就是自己一直都对这些东西比较感兴趣,利用毕业创作的时间将它实现。又恰逢全国美展,于是就努力尝试去参加了,机缘巧合,有幸获得了获奖提名。但之前我对全国美展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与关注。
国家设立全国美展的目的肯定是希望民族的艺术文化事业能够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我认为题材的选取与作品的好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从事此类题材创作的艺术工作者较多,基数大,也许会让大家有一些误解。
要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觉得可能是过去我们还不够强大,吃不饱、穿不暖,大家的目光自然聚焦到在这些事物上,所以以前大量的雕塑与纪念碑都在表达那几个主题:我们要变强!我们要怎样变强?
现在社会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不再用“今天吃过了没”来打招呼了,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吃”以外的事情。所以个体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放飞自我地表现自己,才是对这个时代最好的诠释。
文章来源:《机械设计与研究》 网址: http://www.jxsjyyj.cn/qikandaodu/2021/0324/660.html
上一篇:机械零部件加工精度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案
下一篇:目光的变迁从上帝之眼到机械之眼